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高密 [切换]

      高密概况(2023年)

      2023-09-02 00:35:43发布,长期有效,316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高密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发布者:市府办   发布时间:2023-08-30

     第一章  地理位置

    高密地处潍坊市最东端,位于胶东经济圈核心位置,版图面积1523平方公里,秦代置县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上属几经改变。行政区划及其称谓因社会发展变化而多次发生变更。至2023年8月,全市共辖7个镇、3个街道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910个行政村(居),人口89.5万。(高密市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最东端。地理座标在北纬36°8′44″至36°41′20″、东经119°26′16″至120°0′38″之间。东邻胶州,西依安丘、昌邑,南连诸城,北接平度。南北最长60.1公里,东西最宽51.2公里,总面积为1605.55平方公里。距省会济南265公里,距潍坊市75公里。胶济铁路横贯县境中部,济(南)青(岛)公路与平(度)日(照)公路在县境南部交会)。

     

    第二章  历史沿革

    清代及前期  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,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。“古唐、虞青州域,为禹封国”(清康熙版《高密县志》)。《史记·乐毅传》“乐氏之族有乐瑕公、乐臣公,赵且为秦所灭,亡之齐高密”,为史籍首出高密一名。《水经注·潍水》:潍水“又北过高密县西。应劭曰:县有密水,故有高密之名也。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,盖密水也。”此为对高密一名较早的解释。秦置高密县后,治城阴城(今井沟镇前田庄东),属胶东郡(治即墨,今平度市东南)。西汉,高密县先属胶西国,改高密国(俱都城阴城)。新莽天凤元年,改高密曰章牟。东汉复称高密,属高密国(都城阴城)。三国时,高密县归魏,属城阳郡(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,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,高密县先后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等国。其上属皆相因袭。南燕亡后,又归东晋,属高密国(都黔陬,今胶州市黔陬村东)。南北朝时期,南朝宋时,高密县属高密郡(治桑犊,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)。北朝元魏、北齐、北周时,高密县仍属高密郡(元魏治高密,即城阴城;北齐移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隋文帝统一全国,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。初属密州,复改称高密郡(俱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唐建国,高密县治移今市区(战国前夷维国都城,汉为夷安县治)。初属高密郡,改称密州,又改州为高密郡,后又改称密州(俱治今诸城市)。五代时,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。北宋与金,高密县属密州(仍治今诸城市)。元代,高密县属胶州(治今胶州市)。明代,高密县改属莱州府(治掖县,今莱州市)。清,初沿明制,光绪三十年,胶州升为直隶州,高密县改属胶州(治今胶州市)。

    民国时期 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,高密县先属胶东道(治今烟台市),1925年,改称莱胶道。1928年裁道,县直属山东省政府。

    1938年,日军入侵高密后,至1947年全境由中国共产党解放,此间曾有共产党领导的县民主政府和国民党县政府(驻南乡王十字庄)并存,还有伪县政府(驻县城)。

    1944年9月,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,在王干坝(今属姜庄镇)一带建立高密县政府,同年11月撤销。1945年7月,在县境西乡成立高密县人民民主政府,同年12月撤销。是年8月在沟里路(今属胶州市)建立潍东县民主政府,9月改称高密县。以上之民主政府,俱属滨北专区。是年11月,在胶县朱家屯成立胶高县政府,辖胶县和高密县部分村庄。后县政府迁至夏庄(今高密市夏庄)。1949年撤销胶高县时,原属高密的部分村庄复回高密县。胶高县,先属南海专区,1946年改属滨北专区。

    新中国成立后 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,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。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。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。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,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,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,高密县均顺次属之。

    撤县设市后  1994年5月18日,撤销高密县,设立高密市(县级),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。高密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。

    第三章  地貌概况

    境域地势南高北低。最高点在柴沟镇梁尹岭张林北侧,海拔109.4米。最低点在大牟家镇曹家北近北胶莱河处,海拔7.5米。南北极点高差101.9米。地面总坡度约1/600。具体分三个类型。

    第一节  缓 丘 区

    南部属泰沂山区末端,缓丘绵延,地势较高,包括剥蚀残丘和丘间凹地两种微地貌单元。丘陵以山、岭、埠命名,丘间凹地多以洼称。分布在柏城、柴沟、密水等镇街,面积306.71平方公里,占境域总面积的19.1%。区内多沙质壤土,降水入渗快,易剥蚀。表层冲沟发育,显现水土流失貌。

    第二节  缓平坡区

    中部,为缓平坡区,属滨河平地和低分水岭地两种微地貌单元,地面宽阔平缓。分布于朝阳、柏城、柴沟、井沟、阚家、夏庄、密水、醴泉等镇街,面积为802.646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49.99

    第三节  低 平 区

    北部区域为低平区,地势低洼,地面平展,全境河流多汇于此。分布于朝阳街道北部,阚家镇东部,夏庄、姜庄、大牟家、醴泉等镇街为多,面积496.19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30.91%。

     

    第四章  气候土壤

    第一节  气候类型

    境域属季风性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,大陆度64.5%。冬冷夏热,四季分明。春季冷暖多变,冷空气活动频繁,常出现倒春寒。“春分”以后,多西南风,地面温度回升快,空气干燥,常出现春旱。夏季盛行暖湿的东南季风。气压低,气温高,湿度大,炎热多雨,常发生旱、涝、风、雹等自然灾害。秋季气温开始下降,天高气爽,气候宜人。冬季气候干燥寒冷,少雨雪,多西北风。

    第二节  土类分布

    棕壤土类  分布在南部缓丘区的缓丘顶部、丘坡及坡脚处。面积为140963.5亩。

    褐土土类  分布在境内东部、南部、西部等地势较高的地带,面积340933亩。

    潮土土类  分布在潍河、胶河、五龙河、柳沟河等主要河流沿岸的区域,面积为449662.1亩。

    砂姜黑土土类  是境内面积最大的土类,主要分布在市境北部地势较洼的地区,面积为889673.8亩。

    第三节  土壤类型特性

    棕壤土类和褐土土类  土层薄,地力低,水源不足,保肥保水能力差。

    潮土土类  土层较深厚,土质疏松,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丰富。

    砂姜黑土土类  土质较黏,有机质含量高,保肥保水性能好。

    第四节  土壤养分

    1983年,高密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后,于1991年对全县28处乡镇进行养分普查,取土样1229个,化验数据6254个。化验结果显示,全市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:有机质1.08%,全氮0.072%,速效氮68.2ppm,速效磷8.04ppm,速效钾75.4ppm。

    化验结果与1983年比较,有机质、全氮、速效氮、速效磷分别增加0.13%、0.017%、6.2ppm和2.74ppm,速效钾下降12.6ppm。而其中仁和、周戈庄、康庄、初家、井沟、田庄、呼家庄、周阳8处乡镇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比1983年有所提高,其余20处乡镇有所下降。下降范围在1~36.5ppm。

     

    附:2022年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    2022年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    2022年,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也是高密发展史上极不平凡、极不寻常的一年。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,确立“担当实干、走在前列”目标和“加快建设富强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”定位,谋划实施“12393”思路举措,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、作风建设年、攻坚突破年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、全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。

    一、综合

   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93576人。其中,男性446024人、女性447552人;城镇人口531122人,乡村人口362454人。全年出生人口4774人,出生率5.34‰;死亡人口7731人,死亡率8.64‰。

    经济总量稳健提升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(GDP)646.78亿元,比上年增长4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7.12亿元,增长1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220.25亿元,增长6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369.41亿元,增长3.7%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315元。


  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。三次产业比重由2021年的9.03 : 33.12 : 57.85调整为8.83 : 34.05 : 57.12。第三产业比重略微回落,比上年减少0.73个百分点。二产、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.8%、50.8%。

   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。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.5亿元,比上年减少1.7%。其中,税收收入31亿元,非税收入23.5亿元。累计减税退税缓税降费10.2亿元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.2亿元,减少8.7%;其中民生支出48.4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.1%,比上年提高1.3个百分点。

    市场主体持续扩大。年末各类市场主体15.6万户,比上年末增长12.3%。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3.95万户,增长44%。年末注册资本(金)1671亿元,增长9.9%。其中新登记注册资本(金)171亿元,减少19.5%。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81个,总量3712个;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新增3个,总量41个;家庭农场新增245家,总量1421家。

    就业保障形式多样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703人。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49人,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21人。全年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就业4796人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,扶持1686人创业,带动5058人就业。入选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单位。

    二、农业

   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0.8万亩,与去年基本持平;粮食总产量88.3万吨,增产0.14%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.2万亩,减少30.2%;总产量1.1万吨,减少31.0%;蔬菜播种面积21.5万亩,上升6.9%;总产量79.3万吨,增产4.6%。

    林业建设稳步推进。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8公顷。林木抚育面积1800公顷,育苗320公顷。改善农田林网150公顷,四旁植树150万株。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00万株。

    畜牧生产平稳发展。全年生猪出栏62.7万头,比上年增长0.6%;家禽出栏6739.3万只,增长2.7%。肉类总产量15.1万吨,增长1.5%;禽蛋产量5.1万吨,减少3.6%。猪存栏37.3万头,减少18.4%;羊存栏8.9万只,增长4.1%;家禽存栏1674.7万只,增长5.1%。连续16年获全国产粮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,获评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。

    水利事业取得突破。有效灌溉面积109万亩,占总耕地面积76%。建成再生水利用项目3个,日再生水能力6万吨。三座中型水库安全泄洪17503万方,主要水利工程及河道汛末有效存蓄地表水9134万方。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(单位、社区)39个、县级节水型单位(社区)116家。荣获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。

  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  工业经济量质提升。全年工业增加值184.8亿元,比上年增长5.5%;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.9%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41.7亿元,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,利润总额34.5亿元。全部工业用电量43.8亿千瓦时,比上年减少2.3%。规上企业发电5.7亿千瓦时,其中火力发电5.4亿千瓦时,太阳能发电0.3亿千瓦时。

    产业集群作用凸显。规模以上工业中,纺织服装、机械装备、安防用品、食品加工、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483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9.1%。机械装备、食品加工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.1%、75.6%。中国家纺名城顺利通过复评,安防用品产业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,机械装备、纺织服装被认定为潍坊市特色产业集群。

    动能转换成效显著。新增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家、省“瞪羚企业”3家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家、潍坊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4家、潍坊市“隐形冠军”企业7家。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、省级绿色工厂1家、潍坊市级绿色工厂1家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9家,产值增长25.4%,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.2%。“四新”经济增长5.5%,高于全市总体经济1.2个百分点。

    建筑业稳步发展。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49家,签订合同额90亿元,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.3亿元。其中,建筑工程产值35.2亿元,安装工程产值4.0亿元,其他产值0.1亿元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7.4万平方米,竣工面积117.7万平方米。

    四、国内外贸易

    内外贸易平稳有力。批零住餐业增加值149.4亿元,比上年减少1.3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.2亿元。分经营地看,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1亿元,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3.2亿元;分行业看,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3.3亿元,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.9亿元。完成进出口总额179.8亿元。其中,出口总额155.5亿元,进口总额24.3亿元。实际利用外资9319万美元。

    五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 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.6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减少2.3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.9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.6%。三次产业投资比例5.8 : 38.6 : 55.6。分领域看,民间投资增长12.6%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9.3%,制造业投资增长39.3%,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.7%,“四新”经济投资增长40.4%,“十强”产业投资增长35.5%。

    房地产市场低迷。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6.6亿元,比上年减少18.6%。其中住宅投资27.6亿元,减少23.4%。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96.1万平方米,减少3.4%;竣工面积23.2万平方米,减少66.8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72.4万平方米,减少20.5%;销售额45.3亿元,减少19.6%。

    1  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

    指标

    单位

    数值

    比上年增长(%)

    房地产开发投资

    亿元

    36.6

    -18.6

    其中:住宅

    亿元

    27.6

    -23.4

    房屋施工面积

    万平方米

    596.1

    -3.4

    其中:住宅

    万平方米

    473.6

    -1.5

    房屋竣工面积

    万平方米

    23.2

    -66.8

    其中:住宅

    万平方米

    19.3

    -60.0

    商品房销售面积

    万平方米

    72.4

    -20.5

    其中:现房

    万平方米

    7.3

    44.2

    期房

    万平方米

    65.1

    -24.3

    商品房销售额

    亿元

    45.3

    -19.6

    其中:现房

    亿元

    4.8

    39.2

    期房

    亿元

    40.5

    -23.5

    六、交通运输、邮政电信

   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提升。济青中线高密段全线通车,明董高速高密段主线路基实现贯通。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  25.7亿元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463.6公里。其中,高速公路62.5公里,省道125.8公里,县道434.8公里,乡道1105.5公里,村道1735公里。公路密度227.4公里/百平方公里,公路养护里程3463.6公里。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10576辆。其中,客车116辆,出租车505辆,货车9955辆。全年完成客运量629.3万人次,客运周转量148402万人公里。

    邮政电信发展平缓。全年完成邮政业务(含邮政速递包裹业务)总量13430万元。通信业务总量50568万元。年末电话用户总数109.6万户。其中,移动电话96.0万户,固话13.6万户。年末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30.1万户。

    七、金融

    金融存贷款较快发展。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15.69亿元,较年初增加48.51亿元。其中,住户储蓄存款余额652.75亿元,较年初增加79.81亿元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5.34亿元,较年初增加60亿元。其中,住户贷款余额233.04亿元,较年初增加19.23亿元。年末绿色贷款余额89.53亿元,较年初增加32.53亿元。

    2  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

    指标

    年末数(亿元)

    比年初增长(%)

   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

    815.69

    6.32

    其中:住户存款

    652.75

    13.93

    非金融企业存款

    141.65

    -15.68

  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

    755.34

    8.63

    其中:住户贷款

    233.04

    8.99

  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

    522.30

    8.47

    企业上市取得突破。交运燃气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,打破我市11年公司无上市的状况,成为继孚日股份、豪迈科技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。银鹰新材料等20余家后备资源企业有序培育,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正在形成。

    八、科技、知识产权和质量监督

   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。新上科技计划项目18项。其中,省级4项,潍坊市级14项。争取项目无偿资金和科技奖励资金3079万元。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7项。其中,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。拥有潍坊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家,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7家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,总量达107家。

   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增强。全市新增授权国内专利总量1569件,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2件。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8件,专利密度9.27件/万人。高密市入选省首批“专利导航服务基地”。

    品牌建设加速推进。全年新增国内商标注册1679件,全市国内商标注册总量14421件。新增山东优质品牌8个,总量达29个;山东知名品牌5个,总量达16个;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培育企业5个,总量达12个。

    九、社会事业

   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全市各类学校127处,在校学生112178人。其中,高中6处,在校生18498人;初中28处,在校生29902人;小学91处,在校生57627人;职业中学2处,在校学生6151人。小学段、初中段义务教育巩固率均100%。教育经费支出18.22亿元,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校舍改造专项资金4228万元。开工建设中小学校2所。幼儿园151所。其中,省示范幼儿园51所,省一类幼儿园76所,省二类幼儿园17所,省三类幼儿园7所。潍坊市十佳幼儿园5所,潍坊名园所32所,潍坊市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示范单位4所。职业教育发展集团组建完成、高效运行。

   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。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,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建成并免费开放。全年举办“戏曲进乡村”演出906场,公益电影放映4638场。聂家庄村入选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。地龙武馆、李仙小学获“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”,高密过门笺等20项获评第七批高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优美优乐面食等5家获评“潍坊市级非遗工坊”,昌盛泥塑合作社等23家获评“高密市级非遗工坊”。

    旅游业加快发展。旅游景区4家,其中国家AAAA级1家,国家AAA级3家。星级饭店3家,其中四星级1家,三星级2家。旅行社6家。红高粱小镇入选“全国非遗旅游景区”,获评全省“十佳乡村旅游目的地”“山东省特色小镇”。红高粱文化大院通过3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。莫言文学馆基本建成,荣获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银奖。姜庄镇获评“全国非遗旅游小镇”。注沟社区逄戈庄村等7个村庄获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,夏庄镇东李家村等16个村庄获评潍坊市A级景区村庄。

    卫生服务不断提升。各类卫生机构839处,其中乡村卫生室504处。病床6143张,卫生技术人员7419人。新建潍坊市级医疗卫生重点学(专)科10处。全市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康复医学科,11处镇街卫生院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服务,康复床位377张。阚家中心卫生院被确定为潍坊市首批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,夏庄中心卫生院创建为参照二级综合医院管理卫生院。15个专科创建为潍坊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。管理高血压患者8.63万人,糖尿病患者3.46万人。为5.77万名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。

   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。全年接种新冠疫苗278413人。其中,第一针接种17737人、第二针接种22325人、第三针接种232564人、第四针接种5787人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30万剂次。设置556个社会面采样点,59处“愿检尽检”采样点,其中5处24小时开放。高水平建设5处核酸检测实验室,配置1台移动检测车,完成5577万人次核酸检测。设置8处发热门诊、13处发热哨点诊室、1处亚定点医院,配备47张综合重症监护床位。派遣60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其他地区疫情防控,核酸检测14万管。

   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。年末拥有健身广场1044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.86平方米。全年组织体育赛事活动150余场。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14金2银12铜,参加第25届省运会获得129金42银41铜,参加潍坊市年度锦标赛获得238.5金96银96铜。向山东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名,向潍坊市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28名。

    十、民生保障

   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。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21元,比上年增长6.1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88元,增长5.2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3元,增长6.9%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.93,比上年缩小0.03。

    社会保障扎实稳固。全年征缴社会保险基金22.59亿元,连续18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。年末全市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离退休人员5.62万人,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4.61万人。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单位3782家。其中,企业参保3546家,参保人数14.73万人;机关事业单位参保236家,参保人数1.76万人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.37万人,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16.77万人,支付保险资金4.04亿元。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2元提高到162元。年末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6370人。

    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。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.66亿元,年末救助对象23549名。其中,城市低保278名,农村低保7053名,城市特困人员44名,农村特困人员3515名,孤儿59名,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8名,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1名,重点困境儿童72名,领取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16396名,领取生活补贴的困难残疾人4197名。

    十一、城市建设、生态环境和气象

   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。51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,完成四个片区2232户回迁。完成道路雨污分流改造35公里,新建公厕9处,修整路沿石800多米。建设口袋公园9处,面积8万多平方米。海绵城市面积19.11平方公里。全面完成花园街贯通工程、家纺路建设、康成大街维修、人民大街收尾工程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覆盖率100%。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3736户。健全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,进行农厕粪污抽运,受益改厕户70465户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、潍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5个,美丽庭院28333户。

    生态气象质量持续改善。全市PM2.5、PM10、SO2NO2、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4微克、62微克、11微克、28微克、161微克。与上年相比,分别改善10.5%、8.8%、8.3%、6.7%、-1.3%。城市(县城)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2天。全年降水量1036.7毫米,年平均气温14.0℃,日照时数2359.2小时。

     

    注:

    1.本公报中生产总值(GDP)、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。

    2.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,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正式数据以《高密统计年鉴(2023)》为准。
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gaomi.yunhaoren.com/guaikuang/16323.html
    查看全部高密概况信息
    发布一条高密概况信息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高密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